2024 年黃金價格預測:黃金能漲多高?

上週三倫敦交易時段開始時,黃金價格大幅上漲,突破 USD 2,475。 這一上漲鞏固了其在經濟不確定時期作為首選避險資產的聲譽。 聯準會暗示可能降息以及最近的政治發展極大地影響了市場情緒,推動金價創下新高。

黃金價格一直在上升

今年以來,受聯準會降息預期、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各國央行大規模購買的推動,金價已上漲逾 20%。 聯準會主席 Jerome Powell 週一表示,聯準會不會等通貨膨脹達到 2% 的目標才實施降息,並承認政策變化的滯後效應。

Powell 的聲明,加上六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環比下降 0.1%,增強了市場對即將降息的信心。

圖表顯示美國 2021 年至 2024 年消費者物價指數月環比百分比變化。
資料來源:美國 勞工統計局

根據 CME FedWatch 工具,交易者幾乎肯定九月會降息。 摩根大通的分析師指出,預期的低利率提升了黃金的吸引力。 作為一種非生息資產,黃金在利率下降時通常效能良好。 摩根大通預測,受投資者透過期貨和指數股票型基金持有量增加的需求推動,到 2024 年第四季,金價可能達到每盎司 2,500 美元。

為什麼黃金價格在上升?

澳新銀行高級商品策略師 Daniel Hynes 指出,通貨膨脹放緩和經濟資料疲軟的跡象引發了近期黃金價格的走勢。 澳洲聯邦銀行的 Vivek Dhar 也強調了黃金的彈性,預測到今年年底金價可能超過每盎司 USD 2,500。

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也影響了黃金價格的趨勢。 Donald Trump 可能連任,其關稅和稅收政策被視為可能加劇通貨膨脹和擴大預算赤字的因素。 瑞銀分析師表示,政治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市場波動,進一步提升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吸引力。

銅價與石油價走勢迥異

雖然金價已創下歷史新高,但並非所有大宗商品都呈現這一趨勢,這對交易者來說是個挑戰。 銅和石油等順週期大宗商品的價格通常在健康的經濟環境中表現良好,但現在卻下跌。 這種差異表明全球經濟存在潛在問題,投資者在不穩定的情況下轉向黃金。

由於銅廣泛用於建築和製造業,通常被視為經濟健康狀況的晴雨表,但它的價格並沒有像黃金那樣上漲。 同樣,石油價格效能平淡,這表明儘管投資者對黃金進行對沖,但對整體經濟成長的信心仍舊不穩定。 對於交易者來說,這代表著一個微妙的局面:黃金的強勁表現表明需要謹慎,而順週期大宗商品的表現不佳則指向更深層次的經濟問題,可能會影響更廣泛的市場策略。

金價上漲顯示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擔憂日益加劇。 在不確定時期,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吸引力尤其強大,可以對沖經濟動盪和通貨膨脹壓力。

儘管經濟指標令人擔憂,美國股權投資者仍保持樂觀。 他們認為經濟狀況“足夠糟糕”,證明聯準會有必要採取降低利率等支持性貨幣政策,但還不至於引發重大經濟危機。 這個微妙的平衡被稱為“金髮經濟”——既不過熱,也不過冷。 然而,這種平衡是脆弱的,可能不會持續。

預計週三將發佈幾份重要的經濟資料,包括來自紐西蘭、英國和歐元區的通貨膨脹資料,以及美國的住房和工業生產資料。 這些報告將為全球經濟狀況提供進一步的洞見,並可能影響黃金價格和投資者情緒。

隨著我們進入 2024 年,許多交易者將密切關注黃金的價格走勢。 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經濟不穩定以及潛在的降息,黃金可能達到新的歷史高點。 分析師的預測各不相同,一些分析師預測價格將遠高於每盎司 USD 2,500。 然而,全球市場的波動性和意外的經濟發展最終將決定黃金在未來幾個月里能攀升多高。

XAU/USD 分析:黃金的技術展望

在撰寫本文時,黃金走向 USD 2500 的道路似乎是清晰的,日線圖上明顯看出牛市跡象。 價格遠高於移動平均線,且相對強弱指數 (RSI) 急劇上升,表明強烈的上漲勢頭。 然而,RSI 現在已超過70,進入超買區,暗示可能會出現放緩。

試圖突破 USD 2,500 並進入未知領域的買家可能會發現難以超越 USD 2,520 的心理高點。 下檔方面,賣家可能在 USD 2,400 的支撐位和阻力位找到支撐,進一步下跌可能守住 USD 2,365 的心理支撐位。

顯示 XAU/USD 價格趨勢的蠟燭圖。
資料來源:Deriv MT5

目前,您可以透過 Deriv MT5 帳戶參與並投機差價合約。  它提供了一系列技術指標,可以用來分析價格。 立即登入以利用指標,或註冊免費的示範帳戶。 該示範帳戶備有虛擬資金,可以無風險地練習分析趨勢。

免責聲明:

本部落格文章所包含的資訊僅供教育用途,不可視為金融或投資建議。 此資料在發佈日期被視為準確且正確。 對於這些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我們不提供任何聲明或保證。

所引用的效能資料均指過去的效能,過去的效能並不能保證未來的效能,也不能作為未來效能的可靠指引。 發行後的情況變化可能會影響資訊的準確性。

交易是有風險的。 建議在做出任何交易決策之前先自己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