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分裂或許只是短暫現象。

銅正在掀起熱潮——這可不是你對這種默默為我們的家居、汽車和電子產品供能的金屬所期待的情況。 美國價格剛剛飆升至歷史最高點,而倫敦和上海的市場似乎漠不關心。
事實上,紐約的銅價相較全球基準高出驚人的 25% 溢價。 這不僅不尋常——更是歷史性的。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這是由於關稅威脅和交易者恐慌引發的一次偶發市場動盪嗎? 還是銅在發出警告,顯示全球經濟正經歷更深層的變化?
讓我們仔細看看這場讓礦工到製造商都著急的分裂。
美國銅關稅:激增的火花
一切始於一項大膽宣告。 在一次內閣會議上,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爆出重磅消息——計劃對銅進口徵收 50% 關稅。 這一句話讓市場陷入瘋狂。
數小時內,紐約 Comex 的銅期貨暴漲了創紀錄的 17%,短暫觸及每磅 5.89 美元——前所未見的水平。

與此同時,倫敦的氛圍則平淡許多。 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價格,該交易所通常定調全球銅交易,實際上下跌了 1.5%。
上海市場亦步亦趨,讓交易者百思不得其解:為何美國價格獨自飆升?
落後補上的銅市場
分析師指出銅的表現通常不會這樣。 它是全球交易最頻繁的工業金屬之一,價格往往在主要交易所間保持相對一致。 某區域有小幅溢價? 可以。 但25%? 那就像因為下星期可能會下雨,而在紐約多付餐費一樣。
根據報導,關稅的討論引發了在價格進一步上漲前,美國囤積銅材的狂潮。 交易商一直將創紀錄的貨量運入該國,期望搶先完成。 害怕供應緊縮,買家願意支付更多——非常多——只為鎖定手中能擁有的貨源。

銅市場出現分歧:短暫現象還是更大問題?
現在,真正的問題是:這是暫時的恐慌還是銅市場長期分裂的開始? 但分析師意見不一。
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內的一些專家認為,價格飆升可能只是短暫現象。 一旦美國庫存追上並且市場平靜下來,Comex 價格可能會回歸一致。 現階段囤積銅的交易商可能會發現若需求不跟上,手中的庫存將極為昂貴。
不過,另一些人則看到結構性問題在醞釀。 美國的精煉銅超過一半依賴進口,多數來自智利、加拿大和墨西哥。

美國雖有豐富銅礦儲量,但精煉能力不足,難以滿足國內需求。 關稅在理論上可保護生產商,但同樣可能使製造商面臨高昂的原料成本。 這絕非促進產業復甦的良方。
為何這比你想像中更重要
銅並非普通金屬。 它是現代經濟的命脈,也是我們打造的綠色經濟的關鍵。 從電動車、風力發電機到智慧手機和資料中心,銅無處不在。 如果某地區價格失控,不只是交易商受影響。 建築公司、汽車製造商以及清潔能源專案也會受到衝擊。
並且還有地緣政治的連鎖反應。 如果美國成為高成本銅島,供應商可能將目光投向中國等地,尋求更穩定且長期的貿易關係。 在供應鏈緊張已讓全球疲憊的世界中,這種價格差異可能進一步拉大鴻溝。
那麼,銅價將如何走向?
目前,美國倉庫中仍有大量銅存貨,雖然價格令人咋舌。 但長遠的局勢仍不明朗。 市場尚不清楚關稅何時真正生效,哪些產品會獲豁免,或此分歧是否將推動全球銅流動的更深層重塑。
可以肯定的是,市場不喜歡不確定,而銅近期的異動是政策、投機與供應鏈碰撞的典型案例。
銅價分裂只是曇花一現? 或許吧。 但若真是如此,這曇花一現仍有其後果。 因為在今日世界,當銅這類金屬脫離群體時,鮮少只是關乎價格——而是權力、政策及未來的演變。
LME銅價展望
撰寫本文時,LME銅價承壓,最新的綠色K線形成巨大影線,暗示強烈賣壓。 然而量能柱顯示賣壓減弱,暗示下跌趨勢可能受限。 若下跌發生,價格可能在 $9,540 及 $9,400 支撐位找到支撐。 反之,若價格上揚,可能在 $10,000 價位遇阻。

免責聲明:
所引用的效能資料並不能保證未來的效能。